炎热夏天,出汗很多,很多人都有下面几种感觉
口渴难忍,喝下凉水,一会又渴,
身体疲劳,气短乏力,一动心慌,
舌苔黏腻,饭后肚子胀,口不清爽,
心里燥热,手脚却凉,进补容易生腻
这就是所谓夏月问题!夏天天气又热又潮湿,很容易让人体气血津液往外流,接下来就会引起内部亏虚。
这个时候,暑热夹杂湿气,外湿引动内湿,加之脾胃受湿热所困,运化功能减弱,饮食积滞,产生黏腻之物,天气又闷又潮,人就容易觉得疲乏。
表面上看似乎体质不错,实则内部虚弱且运行不畅,日常调理时,用补虚的方法配合清热祛湿,但清热利湿又容易损伤气阴,祛湿气的同时也容易耗伤津液。
一、盐渍咸梅的养生功效
《本草经疏》说:“梅实,酸能入肝,固能收涩”,人们知道酸味,但古法盐渍咸梅则含“酸咸配”,对夏月问题有用。
酸味生津
不同于那些黏腻难消化的食物,青梅那酸爽的味道清新又透亮,能够激发脾胃自主生津的功能,一口咸酸滑入喉咙,舌底便泛起津液,这正是体内生津机制被激发的表现,既能解渴,又不会给身体带来湿气。
酸主收敛
出汗多元气耗散。酸味收敛浮越气津不外泄。有益汗多、神疲、心气易悸者,固守根本。
酸善柔疏泄浊
辛味入肝,此时需温和调养肝脏,方能助力肝脏良好发挥正常疏泄功能,它可帮助唤醒肝胆的清新之气,促进胆汁运转以分解油腻,还能疏通中焦这一关键部位,令脾气上升、胃气下降,使受湿气侵扰失衡的脾胃逐渐恢复健康,对积食与腹胀的状况亦有缓解作用,还能推动痰湿代谢,使人身体更为轻盈舒爽。
苦味可引导药物下行,《黄帝内经》云“苦入心脏”,盐可带来苦味,能引酸味至下焦,苦味能化解体内凝结的心痰及饮食积滞,使其较易排出,稍带苦味,借肾气推动,通水道、润肠道等,酸苦搭配可解除夏月状况。
二、盐渍咸梅妙在“酸咸交融”之功
以酸生津敛气、柔疏泄浊为主,从内激发生津化浊,补不滞。以咸引药下行、软坚通利为辅,向下疏通排湿通道。体内净化效果,浊腻被化解运走,气津收敛补充。所以能:
清浊油,不是强攻,而是恢复脏腑运作能力,使浊油自然化解。
补养津血,生津于内,敛气于外,这不是有形补品,而是恢复身体功能,不添堵。
不上火,生津平息虚燥,疏泄散发郁热,收涩固藏虚阳。
不会有潮湿感觉,生成出来的津液比较稀,能分布到全身,重点是疏通并让脾恢复运化功能,湿浊不容易产生。
盐渍咸梅(亦称咸梅或话梅)的制作关键在于以盐之咸寒收敛之性,激发生梅酸甘化阴、开胃生津之功。
制作方法
取青梅子洗净晾干,按梅盐十比三之例,一层梅一层粗海盐铺于陶瓮,顶盐封口,覆竹叶蔽日,露置百日以上。
其间盐渐化水,梅色转褐皱缩,酸咸交融,待盛夏启封,汁液浓稠如饴为佳,木子只是讲方法,成品市场上都有,如盐渍咸梅、话梅(含盐)。
酸生收泄于内,咸软通导于下,帮助解暑热耗散与湿困。有条件的夏天常备一罐,借草木精微帮助身体恢复气血流动舒畅。